在人生的旅途中,工作场所宛如一座修炼精神的道场,工作本身即是一场深刻的修行。只要每日脚踏实地、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,潜心培育崇高的人格,那美好人生便如囊中取物般轻易可得。于工作领域而言,“做完” 与 “做好” 虽仅一字之差,然而其内涵却有天壤之别。前者仅仅意味着完成了某项工作任务,而后者则不仅是达成任务,更意味着收获了卓越的成果。倘若在一项工作中秉持 “差不多” 的敷衍心态,那么如同职场中的大多数人一般,工作甚至人生之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。
一、做完与做好是不同的
有些员工常抱怨:我们老板每日都指使我做这做那,诸多事务皆是重复之举,实在令人厌烦至极。此时,应该反问他们:那你可曾思索过,除了基础的日常工作,老板为何让你反复执行同一件事呢?你首次执行时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呢?老板是否因对之前的执行结果不满,故而要求你重新来过呢?实际上,大多数人都难以回答这个问题,只因他们内心 “发虚”—— 仅仅知晓自己完成了诸多事务,却对工作质量懵然无知。那么,每日看似忙碌奔波的你,在执行工作任务时,是否仅仅满足于 “做” 的行为,却对做的 “成效” 置若罔闻呢?虽说 “做完” 与 “做好” 仅有一字之差,但其本质却判若云泥。前者仅是执行了却未达预期效果,不过是走过场抑或纯粹应付交差;而后者不但切实执行,且执行到位,体现出对自我目标的担当、对上级组织的尽责以及对公司利益的维护。一名员工是否具备较强的执行力,关键在于其是否重视 “做好” 这一结果。故而,若各位期望提升执行力,切不可自我满足,更不能自欺欺人。明明是自己起初执行不力,最终却将责任推诿于他人。既然着手执行,就应当竭尽全力,力求一步到位,交付令人满意的成果。否则,拖延至最后仍不合格,老板可能会反复要求你重新执行,直至符合要求为止。如此这般,不仅耗费企业资源,更浪费了你自己的宝贵时间。
二、差别可能就在 0.1
笔者参加一家公司的年终表彰大会,看到那些荣获奖励的员工,无一不是出色完成任务之人。这恰似比赛一般,最终总要决出胜负。倘若众人实力相近,或者在 99.9% 时成绩相同,那该如何评判呢?这便要看最后那 0.1% 了。谁能坚持不懈,将这最后 0.1% 的事情处理妥当,谁便能取胜。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,在一场比赛中,平局的情形毕竟是少数,多数比赛都分出了胜负,因为大部分人都败在了那 0.1% 上。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,做是做了,可它又有何意义呢?但不幸的是,在企业中,不少员工认识不到这一点。在他们看来:我不过是企业雇佣的一名员工,我在此工作一天便有一天的薪水,至于执行成效如何,企业是否盈利,那是老板和企业自己的事情,与我毫不相干。故而,大部分人都如同未得奖的同事那般,仅仅做到 99.9%,尽管或许已竭尽全力,但却将最终结果的优劣抛诸脑后,企业不给此类员工任何奖励也是情理之中。
三、提高工作质量三法则
法则 1:纠正 “差不多” 心态。纵观市场上的名牌企业,为何它们的品牌能够百年屹立、经久不衰?原因在于它们不但在产品品质上追求极致,在人员管理方面亦是精益求精,绝不允许员工抱有 “差不多” 的敷衍心态。笔者曾走访一家知名大企业,发现其每位员工手中都持有一本比成语词典还厚的工作手册,仅一项流程便长达好几十页。这说明了什么?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,若想脱颖而出、备受认可与欢迎,就必须对自身严格要求,这也是把事情做好的根本保障。倘若总是认为 “差不多”,那你将永远停留在 “做完” 的低层次阶段。
法则 2:在执行中树立个人品牌。在当下这个时代,人们对于一份工作的期许,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谋生手段。每个人都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番名堂,取得优异业绩,有所建树。因此,许多人对职业怀有一种神圣的情感,工作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。既然如此,一次高效的执行不仅能够带来圆满的成果,还能助力你逐步树立个人品牌,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。所以,既然着手去做,就要力求做到最好。如此一来,你的整个工作流程将形成良性循环,任务便能轻松高效地完成。
法则 3:对自己和结果负责。执行不力,归根结底是一个人对自己和结果缺乏责任感的体现,而这样的人在职场中难以提升自身竞争力。因为竞争力的基石是执行力,执行不到位,甚至谬以千里,即便之前描绘的蓝图再美好,也不过是废纸一张。你所交付的最终结果对企业毫无价值,纯粹是在浪费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故而,身为企业员工,莫要一味空泛地强调执行的重要性,更要在实际行动中将任务执行到位,对自己和结果负责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 “做完” 的基础上实现 “做好”,逐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总之,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联着人生的差异。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 “做完” 与 “做好” 的本质区别,珍视那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 0.1%,并积极践行提高工作质量的三大法则。唯有如此,方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,进而收获充实而美满的人生。